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> 网站首页 > 健康资讯 > 湿疹 >

华医皮肤医院:湿疹是皮肤炎症反应,患病后别

作者:成都华医皮肤医学研究院 来源:未知 时间:2021-06-28
在线咨询

    湿疹为皮肤科临床高发病与多发病之一,近年来,随着环境的污染,外用药及化妆品的大量使用等理化因素,湿疹的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,日益成为危害公共健康的问题之一.湿疹是皮肤炎症反应,一般由身体内环境和外部环境相互作用引起.湿疹的病因、发病机制十分复杂,迄今为止,其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明确.
 
    01
 
    湿疹的病因、发病机制十分复杂,是皮肤科临床高发病与多发病之一1、概述
 
    慢性湿疹占据湿疹患者的绝大多数,其病因复杂,可由急性、亚急性湿疹日久迁延不愈或失治、误治发展而来,也可从一开始就表现为慢性湿疹.现代学者多从遗传学研究、致敏原学说、免疫学研究、环境和生活方式变化、皮肤屏障功能破坏、微生物变态反应及超抗原学说、自由基等方面来阐述湿疹的发病机制.
 
    慢性湿疹临床表现为:皮损表面粗糙,浸润肥厚,呈暗红色或有不同程度的色素沉着,多伴有剧烈的瘙痒,其病程较长且病情缠绵,易反复发作.因其反复发作、剧烈瘙痒、病程缠绵等特征,极大地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、学习工作、人际交往等.
 
    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,且因反复就医导致医疗费用的增加,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,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困扰.湿疹西医治疗包括尽可能寻找诱因、加重因素、变应原,并去除和避免接触.对症治疗包括缓解症状(瘙痒、疼痛等)、控制炎症,恢复皮肤屏障功能.西医系统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组胺药、糖皮质激素、免疫抑制剂等.
 
    西医外治湿疹的药物主要包括糖皮质激素制剂、免疫抑制剂、抗感染剂以及止痒剂、润肤剂/保湿剂等,但糖皮质激素等长期使用副作用不容忽视,如继发感染、停药的反跳等.物理治疗主要包括光疗和光化学疗法、激光治疗等,但其疼痛明显,部分患者难以耐受.
 
    2、诊断标准
 
    皮损具有多形性,患处表面粗糙、增厚,覆以少量糠皮状鳞屑,局部肥厚、有浸润感,可见抓痕、结痂或皲裂,可有不同程度的苔藓样变、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;皮损或由粟粒、绿豆大小红色、暗红色、皮色丘疹聚集而成,或在皮损外围可观察或触及丘疹,急性发作时可伴有渗出倾向.
 
    任何部位皆可发病,但好发于四肢末梢、四肢屈侧及外阴、肛周,皮损多局限,亦可泛发全身.患者自觉不同程度的瘙痒,瘙痒一般呈阵发性,多在夜间、情绪紧张、进食辛辣刺激食物后瘙痒发作或加重.亦可能由于过度搔抓等原因导致皮损皲裂而产生疼痛感.患者病程慢性,易反复发作,经久不愈.可由急性、亚急性湿疹发展而来,亦可初发即表现为慢性.
 
    02
 
    深入了解湿疹的病因病机,湿疹乃风、湿、热三邪相间致病,需知道1、中医学对湿疹病因病机的认识
 
    湿疹属于中医的湿疮范畴,其名称繁多,包括"浸淫疮"、"血风疮"、"疮"、"癣"等,一般认为,急性期称为"疮",慢性期称为"癣".有关湿疹的记载最早可追溯于《灵枢》,湿疮作为独立病名最早见于唐代孙思邈《备急千金药方》.关于湿疹病因病机的认识也逐渐发展和完善.
 
    古代医家记载中多从:季节因素、外感六淫、脏腑功能失调等方面阐述湿疹的病因病机,并以"诸痛痒疮,皆属于心"为纲,揭示湿疹形虽在表,却与五脏密切相关.先贤思想在近代得到延续,近代医家认为湿疹的发病更偏向于内因,如《医宗金鉴·外科心法要诀》曰:"浸淫疮……由心火脾湿受风而成."以明清为界,明清之前湿疹的治疗多以外治为主,至明清时期,内治法的应用逐渐被医家们认识并重视.如民国时期《疡科纲要》载:"抑知证虽外发,病本内因……岂可专治其外,而谓可有全绩!".
 
    现代医家多认为湿疹乃风、湿、热三邪相间致病,以湿邪为主因.湿有内外之分,据皮损辩证,若湿邪局部有渗液伴明显瘙痒为湿盛.重视湿疹的内因,内风、内湿、内热在湿疹发病中占据重要地位.现代医家虽对湿疹辩证分型有所区别,但都围绕"湿"邪,治疗上亦以祛湿为主.
 
    2、现代医学对湿疹病因病机的认识
 
    湿疹属于皮肤科常见炎症性疾病,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.内因主要包括:遗传因素、循环问题、脏腑病变以及免疫失衡等.有研究表明双胞胎同时患有湿疹或同时不患病的几率高达80%以上.部分患者由于血液循环障碍以及抵抗力降低极其容易出现湿疹症状,如瘫痪及慢性病患者.
 
    部分患者因饮食不节等造成脾胃失调、气血亏虚,或妇女因月经失调、七情内伤等造成激素分泌水平的异常,其患有湿疹的几率亦高于常人.新生儿湿疹发病率亦较高,可能与其免疫力不健全有关.外因主要包括:环境因素、感染、饮食等.环境中的污染物如汽车尾气、雾霾、工业污染等增加潜在的过敏原,从而诱发湿疹.
 
    研究显示湿疹患者中伴有细菌感染者高达70%,其中又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为主.有部分湿疹患者湿疹的发生与饮食习惯相关,当改变饮食习惯时,其症状就会消失.一些特定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,及寄生虫等亦会加重湿疹风险.
 
    湿疹发病机制复杂,现代学者多从遗传学研究、致敏原学说、免疫学研究、环境和生活方式变化、皮肤屏障功能破坏、微生物变态反应及超抗原学说、其他学说如湿疹与自由基这几大方面来阐述湿疹的发病机制.
 
    03
 
    黄紫膏可治疗湿疹,了解药物调节皮肤屏障功能的可能机制,需重视表皮是人体抵御外来伤害的主要屏障,对维护机体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.皮肤屏障主要指皮肤的物理屏障,包括里层的角质层及外层的皮脂膜.角质层主要由无细胞核的角质细胞及细胞间质构成,这种无细胞核的角质形成细胞和细胞间的脂质复合物形成稳定的"砖-墙"结构,"砖"即无细胞核的角质细胞.
 
    "灰浆"即细胞间脂质,连接相邻角质细胞的桥粒和紧密连接类似于"钢筋",这也是构成完整表皮屏障的三个组成部分.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可能会导致各种皮肤病的发生,如湿疹、特异性皮炎、银屑病、玫瑰痤疮等.同时,皮肤的屏障功能受损,机体亦会相应地出现慢性炎症的改变,这种慢性炎症状态可能对其他疾病出现有诱导作用.
 
    黄紫膏主要成分为黄连、紫草,具有抗炎、广谱抗菌等作用,在湿疹的治疗中,可能通过减轻和抑制炎症反应从而达到修复皮肤屏障的功效;黄紫膏基质为凡士林,制剂为油包水型乳剂,凡士林是常用的保湿剂成分之一.
 
    其作为经典矿物油脂,具有良好的成膜性,可在皮肤角质层表面形成一种隔离膜,以减少外界刺激对皮肤的影响及皮肤表面水分的丢失,从而达到修复皮肤屏障的功效,但其具体起效机制是通过药物(黄连、紫草)还是通过基质(凡士林)尚不明确,需日后进一步研究探讨,黄连具有广谱抗菌作用.
 
    推测黄紫乳膏亦对慢性局限性湿疹患者局部菌群产生影响,但缺乏具体的数据支撑,仍需日后进一步实验研究.黄紫乳膏能快速有效改善慢性局限性湿疹患者的瘙痒症状和皮疹,修复皮肤屏障功能,且无明显副作用,为临床治疗慢性湿疹提供了一个较好选择.其机制有待进一步开展研究.
 
    结语:中医药外治预防及治疗湿疹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,是中医皮肤科的宝贵财富,值得我们挖掘应用和发展提高.湿疹属于中医"浸淫疮""血风疮"范围,慢性湿疹多从急性、亚急性湿疹发展而来,以肥厚斑块为临床表现,病因病机为湿热内盛耗伤津液,兼有血热.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黄连的提取物可以调节免疫、抗菌等,紫草的提取物可抑制炎症,调节免疫,抗病原微生物等.
 
    
医院地址:成都市金牛区二环路北一段9号
电话:028-87527088
版权:成都华医皮肤医学研究院
蜀ICP备20002240号-4